本分享文同步刊登在「絡客客在地吃喝玩樂」的旅人遊記
文化大學又名華岡,創立於1962年。位於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麓,毗鄰陽明山國家公園。
由仰德大道往陽明山方向上去,車程約20分就到了華岡路,左轉就到了文化大學大門,如果您開車,那裏的停車相當不方便,您可選擇付費入校園,一方面可就近欣賞校園風光,一方面可免去「無車位可停」之苦。
但要入文化大學校園一定要華岡路的大門才能繳費進入。位於大孝館的另一側門並不提供收費入校園的服務。
這是文化大學地理位置圖
古色古香的傳統式黃色瓦頂建築是一個重要特色。
如果您在台北盆地往七星山及紗帽山方向望去,山麓的黃橙色屋瓦校舍十分顯眼,如果不知情還會誤以為是那一間名剎古寺???
文化大學在1962年所創,當時的氛圍怎麼能容許校舍建築象徵皇族貴氣「黃瓦」為屋頂???
據同行的文化校友朋友說,那是蔣中正所特別應允建造。
特別吧?!!
陽明山古稱草山,是早年國民大會所在地又緊臨士林官邸,昔日可是一個警備森嚴的管制重地。
文化大學海拔高度410公尺,下臨關渡平原,俯瞰淡水河及整個台北盆地一覽無遺,尤其是夜景堪稱一流!
走在華岡路的往文化大學大門的路上,右邊就是紗帽山。
看不清楚像「紗帽」嗎?沒有關係這裏有一張在國民大會左方高地拍攝的照片,就比較像了~
文化大學校園腹地並不大,可以很輕鬆走完一圈。
在春秋之際,處於季節交替山風吹拂,隨時飄來一片霧茫茫不知道是「雲」還是「霧」,更使得校園內多了一份神秘感。
由於位處於陽明山山系,空氣中自然瀰漫些許山的靈氣,但由於陽明山的火山地形,讓空氣中有時有少許硫磺氣味。
圖中的遠方很漂亮的山,就是大屯山,在那裏是看日出及夕陽絶佳地點
文化大學的特殊地理環境,也造就了文化校園的「強風」及「這種不定時飄進教室的雲」。
帶隊的朋友是文化的校友,回憶當年他還是學生時,就趁著這種「天然」的掩護飄進教室的當時,著一票同學從後門翹課的往事…。
可惜今天晴空萬里沒有這種fu,沒有關係這裏有一張竹子湖的照片,可以讓大家感受一下這意境…就是這種fu~
這棟是語文學院與藝術學院所在的系館…
特別的是…這可是網路上有名號稱鬼影幢幢的「大仁館」
大仁館的鬼電梯在網路上已經流傳很久,不過同行的朋友是文化大學的校友,他說大仁館的電梯,已經封快30幾年。
如果那時真遇過的校友應該都已經都快50歲了吧?怎麼還會留傳這些??實在想不透???
大仁館真的很有特色,加上人來人往的校園完全沒有陰森恐怖的感覺。
文化大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國家公園天然資源,尤其是擎天崗、竹子湖、大屯自然公園、小油坑、七星山、冷水坑、陽明公園、夢幻湖、大屯山、二子坪號稱是陽明山十景。
但由於國家公園的幅員廣大,若想細細品味各景點的美景,應該不可能一日走完。但真的值得花點時間走...
建議可到這十景之中選幾個景點走走,累了,最後一站安排文化大學小憩,可在校外商圈用餐,再到校園走走欣賞校園風光及台北市的夜景。
由側門(位於大孝館)走出去,往下坡走約2分鐘是絕佳的觀景點,
黃昏時刻接近,西邊的雲已散開,剛好可以看到夕陽
這是文化大學西邊的斜坡拍的景色
紅紅的太陽已西落,美好的一天已結束
下圖是文化大學後山的夜景,看過的人只有一句話「實在太美了」!
夜景美,氣氛佳,在這裏表白一定成功率很高吧?
天色已晚,下山回家了
(完)
本分享文同步刊登在「絡客客在地吃喝玩樂」的旅人遊記
附記:
下方地圖可至原始網站,原始網站的原文,有陽明山各景點有連結至相對應的文章介紹
http://localco.tw/eDM/eDM20180227.aspx
朋友,謝謝您的到訪!邀請您在我的粉絲頁按個「讚」~您的一個「讚」,對我有著莫大的鼓勵!非常感謝您~